诛魇_少年如玉 第六十二回 家声弦诵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少年如玉 第六十二回 家声弦诵 (第3/3页)

先生笑道,“正好,我正要说他的观点——唔,先说完朱子的论点,朱子的论点,其实就在于一个‘理’字,而要寻求真理,便是需要格物,怎么格呢?他说:今日格一物,明日格一物,豁然贯通,终知天理。”

    “阳明先生通读了朱子的著作之后,便开始了‘格物’修行,跑到自家院子里,对着有‘理’的竹子就格,不管刮风下雨,不眠不休,不吃不喝,格了七日之久,你们猜怎么着?”

    “他悟道了?”学生还记得“龙场悟道”之事,疑道——“不,他病倒了!”仰行先生这话声调悠扬,大有调侃的意味,引得下面的笑声一时暴烈起来,片刻后则有的学生皱眉思索着,有的双目炯炯,迫不及待地期待着先生讲下去。

    “及至他被贬至龙场,对于未开化之地,却有了另一番感悟,提出:‘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,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’意思是说,所谓的‘理’,其实就在人的心中,假借外物就错了!”

    “听着好像也有道理……”颛虚道,被秦慕风一声冷哼憋了回去。“那,先生,那这理,究竟是在心里,还是在外物之上呢?”有学生纠结起来,“我分不清孰是孰非了!”

    “事实上,我等今在吕氏家塾读书,其一便是要修成兼容并蓄之心,兼总众说,巨细不遗,挈领提纲,融汇通彻,以息同异之争——这,便是吕学之‘道’!”仰行先生正然道,当下,又将书院的学规提起:

    在书院治学上,吕规叔曾亲自制定了学规,规定学生必须品行端正、尊师重礼、不忘旧谊,“旧所从师,岁时往来,道路相遇,无废旧礼。”鹿门学子之间不得“相互品题”,彼此吹捧,并主张淘汰懒惰和学业荒废者。在品德方面,明确要求学子“不修士捡,不齿者,同志共摒之。”学习方法上,推行朱熹的“二十四字诀”,即循序渐进、熟读精思、虚心涵泳、切己体察、著紧用力、须教有疑,要求学子按学、问、思、辩的“为学之序”,去“穷理”、“笃行”。(鹿门书院中学规简介)

    “这些学规,却不正是吕学最直观的体现?遇到旧时老师,还以原先的礼仪待之,尊师重道,坦荡包容;学子之间不得相互品题、吹捧,则是立身之事;学习方法上,更推行了朱熹的学习方式——难道吕学本身没有学习方式吗?不见得。”

    “朱熹当时甚至还未形成完整的学说,当年吕院长就勇于以他提出的学习方式来规诫学生的学习,这一份魄力与胸襟,怎能不让人钦佩?何况,朱学与吕学存在着意识分歧。”仰行先生凌然正气的解释道,双眼止不住的闪烁出一些别样的光彩,仿似悔恨自己晚出生了数百年,遗憾未能在那不亚于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获得一二指点。

    “换做是我,恐怕真做不到……”陷入沉思中学子们面色沉重,略有沉吟,“就好比一个稍稍有点名气的晚辈主张着‘先有鸡’的说法,明知我这位大名人主张‘先有蛋’,还来登门拜访求指导,实际上就是个来找茬的,我不把他的思想掰过来也就罢了,哪还会支持他,更别说让他的学习方法来教我的学生了!”

    “就是!”牟经武手舞足蹈的搭腔道,一股豪气从胸腔内喷出,“这个来砸场子的家伙,我非送他一顿棍子不可!”一时间,一个小胖子手提长棍的形象在众人心中赫然显现,课堂笑声一片,即将乱作一团。

    “那么,我们回归正题,心学与朱学,同样也有着意识的分歧,但我们真的要分个孰是孰非吗?”仰行先生适时出声,控制住即将乱作一团的局面,“其实,无论朱学抑或是心学,主旨便在于向善,人善物善可引你向善,而摒恶修心,自也助你从善,道不同,却殊途同归也!”

    “我懂了!”牟经武恍然大悟,“先生这是以吕学的学术修为兼容了心学与朱学的精华,先生真是当代吕学大家!”

    “你,扰乱课堂秩序在先,奉承拍马在后,对师长不敬,数罪并罚,课后抄学规一百次!”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