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圣令(壹)_第16章 元宵灯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6章 元宵灯节 (第1/6页)

    过了几日,正是元宵佳节。

    刘娥自来京城也不过一年多,去年元宵节时,她还在孙大娘的铺子里战战兢兢干活,哪里能去看灯。今年却是未到过年,就听得府中上下都在热议灯节的事。这里有许多侍女都是自宫中出来的,跟随韩王出府也不过是头一年,因此都一心想去看花灯,且这花灯是从初一到十五,唯十五这日是最热闹的。韩王已经有旨,说十五那日能出去的都可以出去,只消留少数人值守就是。

    她也早得了信儿,说是这日要出去看花灯。元休一早就上朝去了,因此王府的侍女们也早早打扮起来。而如芝也早拉了她去打扮,此时听到消息说王爷回来了,忙迎了出去。

    到了小花厅里,见府中侍女们都极力打扮起来等着了,韩王元休坐在上面,正等得不耐烦,看见刘娥一身白衣,戴着绢花和首饰插置成的花冠进来,就站了起来,笑道:“终于来了,就等你了。”

    刘娥见众人都穿得花红柳绿,只她一个人是白色,原就诧异,只是当时如芝说,这是王爷吩咐的,因此满怀疑惑,此时就问:“王爷,我要不要换一套?”

    如芝笑着拉她:“真是傻丫头,今日穿白才好呢。”说着去指那些侍女们手中拉着的花灯,拉着刘娥从各色灯前走过,但见不同的灯光把刘娥的白衣映成了七彩。

    元休得意地道:“今天街上会有各式花灯,只有白衣为底,才能够映出七彩之色来。”刘娥自然知道这一切都是他的安排了,想也是因为如此,所以其他侍女都不穿白,以免与她相撞。

    果然走到街上的时候,但见人群往来,挤挤挨挨。正是一年最热闹的时候,有些是阖家出门,有些是好友结伴,都穿上最好的衣服,女子戴上最美的首饰争奇斗艳,小孩提着各式花灯欢蹦乱跳。

    刘娥细看,果然有些女子也穿白色,只是人数较少,但却明显见着衣着更高贵些,可见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也不多。

    他们这一路行来,就已经见着各式各样的花灯争彩斗艳,待出了宣德门外,但见一轮明月高悬夜空,整个汴京城被各色彩灯照得灯火通明,宛若天宫。

    宣德门外东西向的潘楼街上已经设好了隔离带。长达一百多丈、用带刺的树枝编成防护栏,上放着的就是“棘盆灯”。栏内竖起几十丈高的巨竿,用彩绸捆扎,间隔悬着各种神佛、贤人、帝王、才子佳人等造像灯,凡有风吹动时,人物衣袂飘飘,仿佛活了似的。宣德门到州桥的南北向大街上,两侧也都隔开,两边望不见尽头,皆是各式的灯山。

    中间又搭了戏台,各种艺人说书演艺,这人山人海,仿佛是放大了一万倍的桑家瓦肆,更兼街上人来人往,两边酒楼茶肆,真个是人声鼎沸。

    这时候就有人拿来了一个莲花灯碗来,但见这铁枝筑成的莲花灯碗精致而华丽,灯碗中心放着点燃的香烛,小小火花的亮光透过枝枝蔓蔓的莲花灯碗映射到外面,漂亮得璀璨夺目。元休就让刘娥低头,小心地插到她的花冠来,如芝在一旁,捧了镜子照给刘娥看。

    刘娥看着镜中的自己,花冠上顶着莲花灯,如同活了一般,映得脸上更加艳色夺人,不禁惊奇道:“这是什么?”

    元休见她似要伸手去探,忙拉住,道:“别动。”又说,“这叫火杨梅,元宵节不仅要提灯,看灯,还要把灯戴到头上去,你看,多美。”

    刘娥不禁赞叹:“怎么会有这等巧思?这可是怎么做成的?”

    此时雷允恭也把一串铁枝缠绕的“火杨梅”,插到了元休的帽子上。元休又拿过一枝来,同刘娥细细说着原理:“先做成铁树,再做出花样来,将枣粉、炭屑、油蜡拌成的圆球,一串串点缀在铁枝上,点亮了,便如火花在枝头招摇。”

    刘娥惊叹:“当真了得!”再扭头看去,果然见张旻等属官护卫中有数人头上也插着着“火杨梅”,再看路上行人,也有些插了行走。

    元休拉着刘娥的手,指了指两侧的花灯:“这么多花灯,你第一次见吧。”

    刘娥忙转头看去,见两侧的各色灯盏,走马灯、皮影灯、龙凤灯,甚至还有店家门口摆出高达丈余的假山为灯,上面流水、树木、花鸟鱼虫,俱是明灯。

    元休笑指那站在山上的仙子,白衣飘飘,同刘娥道:“你看,这仙子莫不是你?”

    刘娥嗔道:“不要乱说,那分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