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符志_第十三章 历史因笔改写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十三章 历史因笔改写 (第2/2页)

刺牛”是靠实打实的战力横扫敌军,是以武力克敌制胜。

    那么,“流马”则是攻心为上的心理战范畴了。

    虽然它们在战场上直接的杀伤力,没有成群的“剑刺牛”奔腾轰鸣所造成的战果好,但,对敌方在心理上产生的震憾和动摇则是难以估量的。

    “长着人头的马,还能说人话?”王子铭听后不仅震惊,更是难以置信。

    “这...这难道是用人和马杂*交出来的怪物?!这,这太有违人伦纲常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,我不清楚的啦。”魏宝珠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韩德邦大摇其头,实在接受不了这个所谓的“事实”:

    “为了研究古文,我不敢说通晓历史,也是反复研究。

    历史这东西,可能存在偏差,但也不会偏出来

    这么多啊。

    好端端的一部三国历史,一个‘木牛流马’的美好传说就给改写成这样了?”

    苏老鬼呲了呲牙:“莫得办法嘛,这就是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实嘛。俺老鬼,绝对相信这女娃说滴哩。”

    虽然夜已经深了,但大家被这颠覆历史的传奇故事所震惊和吸引,都毫无困意,催着魏宝珠给大家讲她祖上的传奇故事。

    魏宝珠又讲道,在“木牛流马”传奇故事之外,作为征西大将军副将魏廷麾下的“神兽”军团,又一次屡立奇功的史上有名的典故,便是诸葛亮的“七擒孟获”。

    在这个平定南方蛮夷的光辉故事里,看似诸葛亮智谋奇出,眼界高远,言出必行,维护统一,等等光环都加诸于他身上。

    但若是没有魏廷麾下的“神兽”军团,这个名留千古的经典故事,可能就发生不了,或者也会是有很大的差异。

    公元225年,诸葛亮为维护国家统一,削除地方割据势力,采取了著名的“南征军事行动”,最终平定了南中的广大地区。

    诸葛亮平定南中后,从政治、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,对南中地区进行治理。

    他将汉族先进的经济、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这一地区,并进而传到缅甸。

    为了改变该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,诸葛亮“劝诸夷筑城堡、务农桑,诸夷皆自山林徙平原”。

    在该地区推广使用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工具,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。

    如今,缅甸北部和中国的西南部分少数民族,仍然沿用当年诸葛亮引进的农耕方式。

    在政治上,“分兵以配大姓”、“配大姓为部曲”,创立世袭的土司制度。

    缅甸的掸邦和克钦邦一直沿袭土司制度至今。

    在宗教方面,对南中地区乃至缅甸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也产生了较大影响,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民族原有的原始宗教信仰。

    至今,中缅边境上的许多少数民族对诸葛亮崇敬备至,视之为神明,佤族还称之为“阿公阿祖”,家家供奉“武侯神龛”。

    在中缅边境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区,还可见到为纪念他而建的诸葛祠、武侯庙、孔明城等。

    这也是后来自称魏王的魏廷,为何要改名“魏灭亮”的原因之一,诸葛亮已死,他要消灭的,更多的是诸葛亮在军队、民众中神一般存在的威信。

    对于蜀汉大军以及南中地区及深入缅甸的大部分区域,诸葛亮已经宛如神一般的存在。

    若想给兄长报仇,就要以武力征伐,就要在信仰上摧毁,最终颠覆诸葛亮的神坛地位。

    “唉,诸葛亮呢,其实真的是神一般的人物啦,连我们这些对他有敌对的族群后人,都非常崇拜他的啦。”魏宝珠由

    衷地叹道。

    “若是他没有,设计杀我们的,先祖魏延,该有多好啦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的南征对缅甸境内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同样产生了很大影响,这在中国史书中有清楚的记载。

    如赵汝适《诸蕃志》中记载:“蒲甘国有诸葛武侯庙”;

    朱孟震在《西南夷风土记》中指出:“普坎(今缅甸蒲甘)城中有武侯南征碑”;

    谢清高也在《海录》中说:“恪姑(今缅甸勃固)有孔明城。”

    但即便如此,治国理政仍不是一帆风顺的,曲折和坎坷总会存在。

    因此,也便有了史上著名的“七擒孟获”。

    而在“七擒孟获”的过程中,如果没有魏廷麾下的“神兽”军团,是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。

    别说是“七擒”,估计连“一擒”都做不到。

    因为,在真正的历史真相是,孟获,不仅是部族首领,地方行政长官,更是精通驯兽,统帅野兽部队的不世人才。

    因此,在诸葛亮以宏大的布局,渐次开展“七擒孟获”的过程中,运气差的孟获遭遇了生平仅见的对手━━魏廷,以至七战七败,七次被擒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