逍遥侯_第383章 参知政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383章 参知政事 (第2/2页)

明白,假如,赵匡胤也支持提拔李中易,那么柴荣肯定会有猜忌之心。

    包括宰相在内的文臣和武将,居然都支持李中易,嘿嘿,这个声望未免也他大了一点吧,莫非是王莽在世?

    皇帝亲口做了暗示,深通帝心的范质,开口说了话,一锤定音:“陛下,尚书右仆射,如今一直空缺,以臣之见……”

    “文素相公,宰相之职重逾千钧,国朝之名器,岂可轻易授人?”柴荣史无前例的打断了范质的言,抢在这位范相公之前,淡淡的说,“参政可也!”

    “啊……”柴荣此话刚一出口,大殿内就有人情不自禁的惊叫出声,浑然忘记了殿中侍御史,正虎视眈眈的监视着众人的一举一动。

    参政,其实就是参知政事的简称。唐朝中期之后,参知政事虽然入了副相班列。却不是名正言顺的实权相公。

    参知政事,虽然不掌印,不坐堂(政事堂),却拥有军国大事的参与权和建议权。

    通俗点说,政事堂的相公们开会议事的时候。除非李中易生病请假,否则,必须派人请李中易到场商议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李中易到场后,说啥并不重要,关键是要到场(政事堂)。

    李琼一边暗暗叹息。一边朝李中易所处的殿门口方向看过去,他心想,赵元朗在最关键的时候,帮了李中易一个大忙,这份人情实在是太大了。

    以李中易未及而立的年龄。即将位列宰相班列,皇恩可谓是异常之浩荡,殿内的群臣们纷纷对他侧目而视。

    羡慕者有之,嫉妒者更多,担忧者也不少,不一而足。

    官场虽然很大,官员们也有七情六欲,可是。有资格待在大殿内的臣子们,早就修炼到喜怒不形于颜色的境界。至少,大家表面上都看不出有何异样的神态。

    “陛下。臣才疏学浅,恐无法胆此重任……”李中易不管心里是个啥子想法,表面文章都必须做到位,所以,他果断站出来,表明推辞的态度。

    儒门学说。虽然有鼓励修身养性,倡导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。可是,涉及到利益的时候。用的却是另一套潜规则:挂羊头,卖狗肉!

    “朕意已决,汝毋须多言。”柴荣的性格是,一旦下了决心,九牛拉不回,在场的重臣们无一例外,全都知道。

    李中易只得叩谢了恩之后,缓缓的退回殿门口的班列之中,他,又升官了!

    荣任副相,确实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,不过,李中易心里却异常清醒,他是沾了柴宗训重病缠身的光。

    除了沾光之外,魏仁浦和李谷的内讧,范质对李谷的看不顺眼,李琼的暗中帮腔,都起到了不小的促进和推动作用。

    其中,赵匡胤代替武将集团做出的回答,确实是推着李中易晋位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    李中易依然站在殿门口处,可是,如果有人细心的观察,一定会现,他的腰杆挺得笔直。

    副相之尊,礼绝百僚。待到宣麻拜相之后,李中易的贴身护卫——元随,直接加到过百人。

    这倒也罢了,李中易出行之时,仪仗队伍里边,必定要多出一把清凉伞。

    千万别小瞧了这把清凉伞!有伞,代表着宰执之威,百僚路上偶遇,皆须退避三舍,不得冲撞车驾。

    照例,凡是入了宰相班的臣子,朝廷大多都会赐于骑马进宫的殊荣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李中易再不必象以前一样,到了皇宫大门口,就要下车步行,走很远到文德殿上朝议事。

    这其中的意义,就好比慈禧太后,赏李鸿章紫禁城骑马的待遇一样,光宗耀祖,是一件极其荣耀的美事。

    大事底定之后,李中易由于所处的位置暂时还比较偏,所以,看不清楚李谷的神态。

    李琼和李谷却是近在咫尺,李琼也许是好奇心做祟,一直十分关注李谷的表现。

    只见,李谷虽然面无表情,看不出任何的异样,可是,李琼仔细一瞅,却看穿了破绽:李谷的左侧衣袖,一直微微的颤动着,始终没有停歇。

    李琼心里暗暗好笑,他今天来上朝,其实是柴荣暗中派人去请的结果。

    按照李琼的政治眼光,自然看得懂柴荣的心思。柴荣刻意提拔李中易进入政事堂“观政”,其真实的目的,是想扶持储君一党,牵制住政事堂诸相,让他们日益壮大的实权,不要太过膨胀。

    唉,也不知道是福,还是祸啊?

    李琼无声的叹了口气,李中易的根基毕竟很浅,如果真的走上对抗列位相公的前台,把事情做绝了,很可能就是被汉武帝逼迫自杀的汲黯的悲剧下场。(未完待续)

    ps:回晚了,小睡了一会儿,凌晨起床,补了更。最后一天了,月票鼓励下司空吧!

    ...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