替汉_第十九章 孙翊征庐江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十九章 孙翊征庐江 (第1/3页)

    建安五年四月二十二,吴县晴空高照,万里无云。

    一万江东精锐在事先的召集下,全都集结在吴县北门外。

    一万大军分两阵排列,队列整齐紧凑,全身黑甲的士卒不发一言,罗列北门外两侧,看过去如黑压压的乌云。

    旌旗飘飘,甲胄万重,虽然是暖春时节,但却营造出一股秋色萧杀的气氛。

    在大军空出的大道下,江东文武大臣全都汇聚在此,今日是孙翊出征庐江之日,他们一大早就集结在此,恭送他们的君侯。

    孙翊身穿亮白明光铠,明光铠在日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,头戴雕龙紫缨盔,紫缨随风飘动高高扬起。

    站在大纛下的孙翊又披着一道大红战袍,犹如一少年战神一般,英武慑人。

    在场众臣目光复杂的看着脸上隐有兴奋之色,跃跃欲试的孙翊,在孙翊那日说出要亲征后,群臣几乎一片反对之声,就连周瑜也不赞同。

    他们虽然平时说孙翊深肖孙策,但那说的是性格,武略这一方面,孙翊从来没有证明过自己。

    相比孙翊亲征,众臣更喜欢孙翊坐镇吴县,居中运筹帷幄,克定大局。

    更何况孙翊这次钦定的出征将校是吕蒙、朱然、潘璋、徐盛等人,已有的颇有战功的大将一个没带。

    这四将中唯有吕蒙有些军功在身,但职位也不过仅仅是别部司马。

    一个没有经验的主将,带着四个没有什么名气的小将去攻打庐江重镇,这让他们怎么能放心。

    上天已经收走了一个孙策,幸亏孙翊继位,江东大局才得以堪堪稳住。

    战场多危,刀枪无眼,江东众臣们绝对不容许江东再失去一个可能会比孙策更优秀的主君。

    但如今的孙翊已经不是刚刚继位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半个多月来,他恩威并施,并且通过夜巡中军,已经取得吴县外五万大军的支持,权势威望今非昔比,他执意要亲征,众臣也拿他无法无法。

    不过孙翊知道众臣是关心他的安危,觉得他没有征战的经验,因此才多以反对。

    孙翊为了安抚大臣,任征虏中郎将吕范为此次其出征的监军,军中要务一应委之,众臣们这才勉强答应。

    吕范随孙策四处征战,破陈瑀,讨山越,平鄱阳,战功赫赫。

    按众臣想来,万一孙翊败了,有吕范在,也可收容败军,缓缓退回,不至于有大危。

    孙翊看着张昭、朱治等臣拉着吕范在那里窃窃私语,就知道他们是在嘱咐吕范要好好看顾自己这个少主了。

    一向性格刚强的吕范面对重臣的嘱托竟也都出现了架不住的感觉。

    架不住嘱托的人太多。

    孙翊又想起早上出城的时候,府中的家眷如吴氏,徐氏,大桥等人拉着他好一番说教。

    说是凡事不可冲动,军中要多听吕子衡的,不要率性为之,吴氏说着说着还把吕范唤道府里,与他泪眼相对,叫他多多看顾少主。

    大桥还给了孙翊一本她连夜整理出来的札记,里面记载的都是孙策在时每次征战归来对其说到的军中事情.....

    孙翊的兄长孙权更是提出要代孙翊出征,孙翊听了他这个提议后,温言拒绝了,让他去,孙翊更加不放心。

    回想起在府中的一切,又看着在场的众臣还在孜孜不倦的嘱咐吕范,孙翊嘴角露出一丝笑容。

    无论亲眷,还是大臣,都有一种关爱在默默温暖他,这些让孙翊的心变得更加强大。

    他要亲征并非是一时头脑发热,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。

    穿越到这乱世,身为一个势力的主君,不通武略是一块很大的短板,甚至还是一个致命的弱点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