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天机_第23章 失而复得之画(3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23章 失而复得之画(3) (第2/2页)

代绘画完全不同的技艺,重写意,不拘解构。她在舞姬的脸部增添了很多阴影,使得舞姬的脸异常生动。

    阴影是由光线产生的,我们观看壁画时,画面上只有白描手法,造成所有人物脸部十分呆板,没有五官起伏,也没有光影明暗的对比,所以人物没有任何情感可言。

    现在,我从舞姬脸上读到了一种无奈的悲哀,仿佛已经洞悉了人世间所有的不得已,也经历过所有悲欢离合的痛苦,大悲无言,大痛无声。到了此刻,她唯一能做的,就是把所有情感全都贯注于手中的乐器上,所发出的音乐声、舞姿都是个人情感的宣泄表达。

    “这幅画很复杂,虽然只是铅笔画,但却比油画更有表现力,让人看了,心中感受,如万马奔腾,无法约束。无奈之下,我把‘不动心佛’请出来,借助佛法的力量,压制自己的心魔。”孟乔说。

    那尊玉佛高一尺二,雕工细致,将南海观世音菩萨的佛手仁心刻画得十分传神。

    孟乔说过,每次瞻仰玉佛的容光,她的心情都像被纱布过滤了一样,焕然一新,重新上路。

    “帮我画画的人名为明水袖,跟随港岛一带一路考察团来莫高窟参观,误入112窟,无意中涂改了这幅画。”我解释。

    “还有同行者?否则,你素日对这些画看得很重,怎么会把铅笔交给别人任由涂鸦?”孟乔问。

    我点头:“对,明水袖身边还有一个女孩子,名为顾倾城。我有种预感,从明水袖用的香水、穿的外套上判断出,她跟雷动天之间一定有某种关系。顾倾城始终没提‘雷动天’的名字,只用‘一位朋友’称之,但我判断,她们到这里来,背后一定有雷动天的支持。”

    孟乔没有打断我,任由我边思索边说。

    当她听到“明水袖是前明独臂公主”时,眼神猛地一亮。只不过,以孟乔的阅历,早就见怪不怪,波澜不惊,始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
    等我把整个过程说完,杯里的茶水也喝干了。

    “我从没见过送画的那个人,今天是第一次。可以肯定的是,此人身怀武功,也有长期使用枪械的经历,因为她的双手虽然没有握着任何东西,却下意识地保持着双手持枪的手型。我送她出门时,她也相当警惕,身体始终侧转一个角度,眼角余光扫视身后,提防我对她不利。我猜,她在生活中一定是担任了‘保镖’的角色,保护着更高级的江湖大人物。所以,你遇到的那个冷若冰霜的女孩子十分值得关注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出现……龙飞,我也有种预感,平静的日子已经到头了。”

    我并不依恋平静生活,退隐江湖,离开港岛,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。如果莫高窟的大变革来临,我绝不畏惧忌惮,而是坦然迎接变化,逆风而进,找到自己的未来之路。

    “你真的相信律忠国说的话吗?进一步说,你真的相信顾倾城会真的相信‘金山银海翡翠宫’的存在吗?她或者雷动天雷大哥真的相信明水袖是前明公主吗?”孟乔自言自语。

    我摇摇头,又点点头。

    对于孟乔的问题,不能简单回答是或者不是。

    首先,“金山银海翡翠宫”的传说是所有敦煌传说中最震撼人心的。

    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。

    人类对于宝藏、财物的追求永无止境,即使拥有一座金山、一个银海,也不会满足,而是妄图拥有百座金山、百个银海甚至全世界所有的金山银海。

    就连秦始皇嬴政那样已经吞并六国、拥有天下的人,仍然不知疲倦地将六国宝藏运送到阿房宫来,终其一生,从未停止。

    再举一个例子,二战时的纳粹党首也是一样,横扫欧洲之后,将所有的名画、艺术品全都运往柏林,建造博物馆收藏,企图永远据为己有。

    贪婪的人一旦意识到大势已去,即将失去宝藏时,往往会深挖地库,将宝藏秘藏其中,宁愿宝藏永远消失,也不会白白地拱手送给胜利者。

    正因如此,世界上才会有这么多的宝藏传说。

    “宁信其有,不信其无。”我回答。

    孟乔无声地笑了,她了解我,知道隐居之后的我,少了应酬,却多了大量的反思。

    “要你的人满城撒下眼线,看到底有多少陌生人到敦煌来了,又有多少人对莫高窟、金山银海翡翠宫感兴趣。同时,告诉你的人,一定要小心行事,外来江湖人物心急刀快,动不动就要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。”我接着说。

    孟乔眉梢一挑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来到敦煌之后,孟乔即暗中发展了一个地下眼线网络,一切都瞒着我悄悄进行,而我也从未点破过。现在,已经到了用人之际,是她的眼线网络大显身手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孟乔叹了口气,不解释,不提问,只是点点头。

    外地来的江湖人手黑,一旦发生杀人事件,就会严重影响敦煌的国际形象,为“一带一路起点”蒙上一层阴影。这是误国害民的大错,谁都承担不起。所以,我希望孟乔领导的眼线网络人马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展开行动,而不是成为每日清晨倒毙后巷的无名之鬼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