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师孔仲尼_第二百五十六章 来自赵氏的请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二百五十六章 来自赵氏的请求 (第1/3页)

    菟裘乡校的小院中,公输班结束了一天的课业,此刻正挎着装满书本的小布包迈出门槛,准备回家吃晚饭。

    谁知他刚刚出门,便看见门外停着一辆颇为眼熟的马车,马车的门帘被轻轻挑起,露出了赵毋恤兴奋的笑脸。

    “班!我回来了!”

    公输班看见了赵毋恤,也兴奋的颠着小布包冲了过去。

    “夫子不是说你这一趟回去短时间内回不来吗?怎么这才几个月的时间,你就又回来了?”

    赵毋恤在御者的搀扶下,下了马车。

    “父亲说如今晋国国内局势多变,与其留在晋国不如将家中的子嗣分散开来。

    这一次,除了我大哥伯鲁陪同父亲一起留守新绛以外,我其他及冠了的哥哥们也被分散到了各地。

    不是帮助族内管领赵氏的采邑,就是前往各国游学。

    而那些尚未及冠的,年过十岁的,都被送入了新绛泮宫学习。

    但我的年纪尚小,不满足入学泮宫的条件,而且我父亲觉得,夫子的水平要远胜于泮宫里的师保。

    所以在考察了我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后,便重新又将我送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赵毋恤说到这里,还兴奋地四处张望着。

    “夫子在哪里?父亲还托我给他带了些礼物回来。”

    “夫子?”公输班回道:“夫子到曲阜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去曲阜了?那什么时候回来?”

    公输班闻言摇头道:“那我就不知道了。听长辈们说,曲阜好像出了什么变故。

    夫子前几日动身前往曲阜的时候,是带着邑中甲士倾巢而出,看样子应当是要收拾谁?”

    赵毋恤听到这话,小脸气得通红,他恼怒道:“我在新绛的时候都听说了,夫子在大野泽与阳州,先败高张,再退国夏,夫子两胜齐师。

    他为鲁国立下这么大的功绩,鲁国难道还有什么人敢于同夫子作对的吗?”

    公输班虽然年纪不大,但再怎么说,也能算是个老鲁国了。

    他开口道:“这你就不明白了。夫子再厉害,那也只不过是夫子本人厉害。但一个人如何能够逆转鲁国的大局呢?

    我们鲁国的三桓就好比是你们晋国的六卿,现在夫子之于鲁国,就好比是叔向之于晋国。

    叔向活着的时候,的确可以与六卿抗衡一二。

    但叔向一死,羊舌氏很快便被六卿连根拔起、至于族灭。”

    赵毋恤听到这话,顿时急眼了,他开口道:“你怎么能将六卿和三桓进行比较呢?”

    公输班问道:“为什么不能比较?”

    赵毋恤道:“我父亲说过,赵氏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,关键便在于仁厚二字。

    夫子那句话怎么说来着?

    仁人君子的智慧足够治理天下,他的仁厚足以安抚人心,他的德政足以感化民众。

    得到人心,天下就安定了。失去人心,天下就混乱。

    上古的圣君夏天不让民众中暑,冬天不让他们挨饿受冻,紧急的时候不伤民力,缓和的时候不失时令,这样就会事业成就、功绩卓著,君臣上下都很富足,而百姓也都爱戴君主。

    大家确实是赞赏他的仁厚,所以才决死战斗保卫他,以此来保养他的仁厚。

    民众确实赞赏他的德行,所以为他雕制各种图案的器具、制作华丽的服饰,以此来保养他的德行。

    所有人尊重他就像尊重上天一样,归附他就像水流入海,敬爱他就像敬爱父母一样,心甘情愿为他出生入死,这是什么缘故呢?

    因为他所确定的政令良善,他处事的原则宽厚,他所取得的成就伟大,他给人民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。

    我赵氏自先祖赵夙时始仕于晋,他率军攻灭霍、魏、耿三国,为晋国立下赫赫功勋。

    于是先君献公便将耿地赐予了他,使得我赵氏族人得以在此繁衍生息。

    及至先祖赵成子一代,他舍弃爵禄,追随先君文公流亡天下一十九年,与文公同生共死、竭尽忠诚,数次游历于生死之际,这才使得文公得以回国继位。

    文公感激成子的功劳,三次想要任命先祖为上卿,担任中军将,执掌国事。

    然而,成子却先后三次让贤。

    第一次,成子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